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5-05-25 07:50:43
小班数学教案15篇

小班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数学教案1

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班的夏利肯小朋友在吹泡泡玩,其他的小朋友看到泡泡都又抓又叫,非常兴奋。看着孩子们对泡泡如此感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自己去观察、去发现,除了泡泡是圆圆的,还有那些东西从直观上看是圆圆的,通过观察让幼儿对圆形的物体感兴趣,并且能够大胆、清楚地说出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观察身边哪些物体从直观上看是圆圆的。

2、能力目标:引导幼儿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xxx是圆圆的。”并能从不同图形中找出圆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知目标让幼儿观察身边哪些物体从直观上看是圆圆的。

活动难点:能力目标引导幼儿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xxx是圆圆的。”并能从不同图形中找出圆形。

活动准备

电动泡泡枪

多媒体课件

小鱼吹泡泡的粘贴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玩一玩,师幼互动一起和泡泡做游戏

1、教师出示泡泡枪:师幼共同玩泡泡。

2、师:“仔细看一看泡泡是什么样的?你还发现了泡泡什么秘密?”

经验提升:泡泡是圆圆的,有大有小真好玩,轻轻一吹泡泡就会飞起来,落下的泡泡不见了。

(二)基本部分

1、说一说:让幼儿说一说除了泡泡是圆圆的,还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2、认一认

师:“小朋友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都是圆圆的,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图片,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图片上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圆的?”

(1)出示图片,让孩子辨认图片上那些东西看上去是圆圆。

(2)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xxx是圆圆的”。

(三)结束部分

操作活动:帮助小鱼找泡泡。小鱼的泡泡不见了,让幼儿在各种图形中帮助小鱼找泡泡。(在音乐声中粘贴泡泡)

(四)活动延伸:到大厅外面去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从直观上看是圆圆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

1、运用了幼儿感兴趣的泡泡机,增加了师幼之间的互动,引起了幼儿兴趣。

2、活动难度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

3、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

4、在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再稍加一点难度。

小班数学教案2

一、活动目标: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巩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正确说出图形名称,学习按不同图形的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2、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以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小兔、小熊、小羊图片各二张。

2、各种图形饼干若干。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车票若干。

4、《开火车》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大和小

师:我是一只大猫喵喵喵。

幼:我是一只小猫喵喵喵。

师:我是一只小鸡叽叽叽。

幼:我是一只大鸡叽叽叽……

(二)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1、师:看我们玩的这么高兴,小动物们也想来参加,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好吗?

师:噢,是兔妈妈带着小兔宝宝,羊妈妈带着小羊宝宝,还有熊妈妈带着小熊宝宝来了,你们高兴吗?那好 吧,我们向小动物们问声好。

2、师:咦,小动物们怎么还带着篮子呀,哦,原来小动物们说新年快到了,希望小朋友们能送他们一件新年礼物呢!你们准备送什么礼物给它们呢?

3、师:你们看,老师准备了一些饼干。(教师出示一篮有各种图形的饼干,展示在黑板上)

你们看,这些饼干是什么样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现在这些饼干就在你们的桌子上,我们去买些饼干送给小动物们,每个小朋友可以买一块,买的时候要说你要买什么饼干。

4、师:你们买的饼干都是什么样的?它们都有哪些不同?(跟边上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小朋友说一说)

5、师:小动物们见了这些饼干很高兴,都说自己喜欢吃其中的一种图形饼干,它们到底喜欢吃哪一种呢?那就要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该送给哪只小动物?好,小朋友我们一起给小动物送饼干吧,送到小动物的篮子里。

谁想把饼干送给兔妈妈和兔宝宝的?边送边说兔妈妈我送你一块××饼干。

要给羊妈妈和羊宝宝送饼干的小朋友请上来。

谁要把饼干送给熊妈妈和熊宝宝的?

6、师:我们给小动物送了那么多的饼干,不知道小动物会说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小朋友好!谢谢你们给我们送了那么多好吃的饼干,不过有些小朋友送的饼干还不是我们最喜欢吃的。那么,你们想知道我们最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吗?哈哈!问题可简单啦,只要看看我们的嘴巴就明白啦。)

7、师:小动物怎么说呀?小动物告诉如果想知道他们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只要看看什么就行啦?

那么兔妈妈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大的圆形饼干)

兔宝宝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小的圆形饼干)

羊妈妈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大的三角形饼干)

羊宝宝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小的三角形饼干)

熊妈妈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大的正方形饼干)

熊宝宝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喜欢吃小的正方形饼干)

8、师:刚才我们有没有送错饼干呢?那好吧,我们赶紧把些送错的换过来,给小动物送上他最喜欢吃的饼干吧。

(三)游戏《到森林公园》

1、师:小动物们今天都得到了自己喜欢吃的饼干,真是太开心了。为了表示感谢,邀请我们小朋友到它们的家里森林公园去玩。不过,小动物们说森林公园离这儿很远,需要乘火车去,怎么办呢?别着急!你们看他们已经给我们寄来了火车票,这些火车票可有趣啦!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如果你拿到了画有圆形的火车票就要上圆形的车厢,如果——

2、师:现在,请小朋友上火车吧!(幼儿持票上不同的车厢),列车员要检票了,请把火车票举起来吧!(教师检查幼儿的对、错)

3、师:小朋友!我们的火车出发啦!(放音乐幼儿走出教室)

老师 ……此处隐藏8958个字……点匹配,等量匹配:

请出小客人,欢迎小客人。请5个小客人可以用点子是5的点卡表示,5位客人1人一个凳子,需要5个凳子。

3、幼儿操作实践点物匹配。

搓元宵招待客人。幼儿自选点卡,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搓同样多的元宵。

4、点数元宵数与点子数是否一样多。

活动基本设计为四个环节。第1、2环节采用引导法、观察法和个别示范法,第3、4环节采用操作法。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数及点物匹配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幼儿能力发展各不相同,幼儿在根据自己能力自主选择点卡操作的同时,也在互相观摩和学习中,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中自然而然得到知识和经验的内化。

小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3,能按数取3以及3以内的的物品,理解3的实际意义。

2、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认识数字3,能按数取3以及3以内的的物品,理解3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PPT

糕点玩具若干

关键问题的设计:

一、复习1和2

这是数字几,你认识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教师里有哪些东西是1个的?哪些东西是两个的呢?

二、认识数字3。

今天我们要开认识一个新的数字,看看,它是几?

我们一起来用手写一写数字3吧!

数字3看起来像什么?

三、认识数字三的实际意义。

1、看看我都带来了哪些哪些东西?他们有几个?(教师出示糕点玩具)

2、一共有三个东西,我需要2个,怎么拿?

3、一共有三个东西,需要三个,怎么拿?

4下面哪些东西是有三个的?

四、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个别幼儿按数取物。

教师出示3以及3以内的数字,幼儿分组按数取物。

卡片里有几个草莓,再将水果卡片放入教师规定的数字车厢里,如教师说把草莓装入6号车厢里,持有草莓6个的幼儿便将草莓卡片放入6号车厢内。直到幼儿将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车厢。

3、教师说出车厢号,幼儿说出车厢里装的是几个草莓。反复练习,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教学反思

让儿童学会学习是21世纪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师改变角色和方法,作为儿童的援助者,引导儿童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现在,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

小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

(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

“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

(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

“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

(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

“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

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

“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小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按物体的关联性将常见的物品进行归类。

2、增进幼儿及家长之间的亲子感情。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人手一本,配套贴纸。

2、实物手套、拐杖、公文包、老花镜、围裙、杯子(大、中、小)。

3、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

(1)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客人,一起看看他们是谁呢?

爷爷,拄着拐杖慢慢地走进来,把拐杖放下;

奶奶,戴着老花眼镜走了进来,把眼镜放下;

爸爸,夹着公文包进来了,把公文包放下;

妈妈,围着围裙在厨房做饭,把围裙拿下。

(2)师:你知道是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幼儿进行观察并回答)

2、宝宝送物品。

(1)请一幼儿上前将爷爷的物品送给爷爷。(提问:他送的对吗?如果不对,你觉得应该是送给谁的呢?)

(2)请几名幼儿上前将物品依次送给爸爸、妈妈、奶奶,其他幼儿仔细观察,物品送的对不对。

(3)出示《幼儿画册》:在这里也有四个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呢?(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

(4)出示配套贴纸:在老师这里也有很多的物品,都是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我们一起看看应该把什么东西送给谁呢?

(5)教师进行示范:公文包是送给爸爸的,男式手套是爸爸的……

(6)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了解物品与人的关系,幼儿特别感兴趣,学得也比较轻松,很快就能够将物品进行分类。接着我又让幼儿自己操作按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匹配,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既高兴又学到了知识。

《小班数学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