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范生教学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范生教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范生教学工作总结1根据学校安排,我在__中学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实习。
__中学现有标准教室28个,专用教室18个,教学楼班班有投影仪,教学楼集教学、办公、阅览、实验于一体。学校实行的是寄宿制。
我在那里实习的基本资料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
我实习的班级有56个学生,是一个很优秀的班级,他们的语文教师,也就是我的指导教师同时还是政教处副主任,颇受关注,他们使用的又是我所不熟悉的新教材,这些都让我颇感压力,因为我作为他们的实习教师,总是要给他们上课的。虽然我生性不是很内向,可是站在讲台上,有那么多的眼睛看你,我还是会感到紧张。所以第一次试讲时,都不明白自我在做什么。经过指导教师韩秀丽教师的帮忙和鼓励,我慢慢放开了一些,从心理上克服紧张情绪,不怕出错,最终能够去讲了。由此,我觉得人必须首先敢于去表达自我,不要担心出丑、丢面子,上了讲台以后,下头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期待着你的表演,所以必须不能胆怯,要镇定从容,大胆地去说去讲,自信地去说去奖。即使自我并不确定某些知识点正确与否,带了讲台之后也不能表现出来。决不能犹犹豫豫,粘粘糊糊。讲话要做到一点——敢于表达自我。
可是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又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教师的上课风格入手。既然指导教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教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指导教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样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一样的情景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呢,指导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终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经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样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本事,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本事,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本事、应变本事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在文言文的教学方面,指导教师韩教师很注重诵读法。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鉴赏,在读中受到熏陶。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可反复诵读体味,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例如教学《岳阳楼记》这样的名篇,指导教师就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骈句整齐、琅琅上口的特点,领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以及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读时要求学生要“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进一步做到有轻有重、抑扬顿挫的读出感情来,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对要求背诵的文言文,韩教师还加强背诵的指导。其中我总结了一下读文言文还要遵循诵读的步骤和规律。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清句读、读懂文意;第三读美意境与情感。
在听课的同时,我也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进行了调查。经过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能够,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景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厌恶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教师垄断课堂。显然,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适合他们的。
新教材也是我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资料。新课改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无疑,新教材的指导思想肯定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指导教师在课余还教我如何去研究教材,如何去备课。他要求我先熟悉课本,然后在课本中挑选几篇我认为对学生有帮忙,或者与高考相关的文章,去编写教学案。要挑选对学生有帮忙的,或者与高考相关,这就要求我了解学生的需要,了解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工程量可谓浩大,但不可否认这是必须的。好的教学当然是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种需要可能是现实的参加高考的需要,也可能是解决学生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迷惑的需要,而满足后面一种需要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是很重要的,当然,前一种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不是单单一个“应试教育”的指责所能逃避的。
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高考的形势之后,便开始着手编写教学案。指导教师告诉我,教学案是教师和学生一齐使用的,不一样于一般的备课,除了要体现教学思路,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学案中的问题应当是具有启发性的,对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写作意图起关键作用的。教学思路不是大问题,这些启发性问题的设置就大有学问了,不仅仅要对教材十分熟悉,有透彻的理解,还要有自我的独特感悟,十分地费脑筋。
在备课方面,指导教师也给了我讲述了一些注意事项。备课时,不要巨细无遗,那样在上课的时候可能很难找到要讲的东西,最好只是提纲挈领的一些东西,再补充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知识,具体的用到的知识,自我应当十分熟悉,记在脑中。上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根据课堂的进展情景,适时调整教学。
在指导教师的帮忙下,我在语文教学这个方面的实习能够说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设计者,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负责沟通协调好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可谓任重道远。班主任的工作真的是十分烦琐的,事无巨细,都要过问。早上要很早到班级检查早读情景,还要做好考勤工作,在别的教师上课期间,还要不时到班级外面转上一圈,检查学生的上课情景,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有时候还要帮忙任课教师维持班级秩序,这些都是班主任每日必修的功课。同时我也从中也学习到了,班主任与学生交流和建好一个班级的 ……此处隐藏32861个字……以走得顺利一些,我只能陪你们走一程,以后的路,就要靠你们自己把握。
六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实习中的点点滴滴,快乐欢笑,每时每刻在我的心头萦绕,回味!搭上回校的路程,我感觉我是那么的不舍!我会记住他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并且希望他们身上那些美好的品质不会随着他们的成长、不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流逝。永远记住他们。
师范生教学工作总结14在xx县第六中学为期45天的实习活动已经结束了,然而临行前与六中高二一、二班的同学们告别的场面,指导老师满含期待与祝福的眼神,像实体化了的映像一般,清晰而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心中。xx六中,一所庄严而又活泼的高中,成为了我教师道路上的起点。
在xx县实习的第一天是新奇而充满期待的,永远也忘不了刚下车时的心情。36个实习生,都拖着快要拖不动的行李,然而每个人的表情都不同,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有自信满满整装待发的,有不动声色眼神却透露着跃跃欲试的……9、10点钟的太阳终于找到了自己能最大限度发光发热的角度,大家的表现不同,但心情却是同样的激动。脚下就是我们即将踏上的征程,前路茫茫,但前方总是光明的方向。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与同学,这样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模式对与全体实习的同学来说,都是此行的第一个挑战。xx县是个不太繁华的城市,它有小城市独有的恬淡宁静,街道整齐,民风淳朴,处处透露着一股简单舒适,这让我们很快就习惯了这个城市的生活。然而学校里却是另外一种气氛,它同所有的高中一样,秩序井然,学习紧张,凝重中又带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劳累着却又积极乐观地、坚毅地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着。这样的气氛是我们曾经熟悉,而今却有些淡忘了的高中的气氛,这样的生活是我们过去拥有过,而今却要变换一种角色去再一次拥有、再一次感受的生活。刚到xx的陌生,在离开了那里的今天已经变成了我们随着离开时的行囊一同背回来的厚重的收获。
在xx六中的这段实习期间,我担任的是高二一、二班的实习语文教师,共讲了十二节语文课,按照本校要求,完成了六节新课的教学任务,分别是《咬文嚼字》、《说“木叶” 》、《谈中国诗》、《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共参加了两次班会活动,一、二两班每班个一次,班会的主题分别为“热爱生活”和“实习老师带来了什么”。在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与学生沟通的心得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收获。下面我将具体谈谈我有怎样的收获。
一、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第一节课是《谈中国诗》,也是给我带来惊喜与收获最多的一节课,因此我将以这节课为例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由于是选讲篇目,所以我只安排了一课时在这篇课文上,内容分别为作者及文章背景介绍、分析文章整体结构概括段落大意以及文章中心思想、通过板书与讲解结合的形式结合文章分析中国诗的特点并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了解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内容并不多,但是超乎预设的状况却不少,而且是从开头的作者介绍就开始了。
由于课程安排的重点在后面的部分,于是作者及文章背景介绍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然而钱钟书先生传奇化的生平事迹引起了同学们的高度兴趣,同学们对他一人取得几所国外知名大学的学位一事表现出了由衷的赞叹和钦佩,于是,我抓住机会就这个问题又多有介绍,此时不得不感叹一句“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以前的了解都不甚确切,这给这次的展开带来了不少麻烦,而我则是勉强过关暗捏冷汗。然而收效却是不小的,不使用十分官方化的语言,而像是闲谈一样地向同学们介绍一个精彩的人物,不仅吸引的同学们的注意,更是拉近了我与同学们的距离,这样的欣喜是难以言表的。这让我真正体会了在教育见习时指导教师卢军良老师说的那句“在课堂上,面对着思想鲜活的、不同时期的学生,经常会有与你设想中不同的高潮,抓住机会倒出你的积累,就会成为一节课的亮点”。通过这次的体验,我更认识到,这个亮点不一定是重点,但它却是成功攻克一节课的制高点。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摆脱了紧张和不适应,也让同学们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实习老师产生了亲近的感觉,给下面的内容的讲解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下面的具体文章内容分析的讲解部分,则让我见识了不同学生集体的不同的反应,让我真正意识到教师不是简单的站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职业,不是容易的站在舞台上按一成不变的剧本表演的角色,教师面对的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是一个个独立而迥异的个体,是一次次预想不到的紧急,是一场场紧张而活泛的经营。段落分析时的问题很多,但都是在意料之中的,然而在总结概括中国诗的特点时,课程已近尾声,却也达到了全班动员的最大高潮,同学们各抒己见,就每个特点谈出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总结得几近完美,有的同学会另辟蹊径答出不可不谓之有理却超乎料想的答案,面对后者的答案,老师的评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通常这样的回答跟激发出老师更多的灵感,讲出更多更深的内容。可以说,所谓的互动正是如此,却也让人必须绷紧神经,因为作为经验与知识积累都不足的实习语文教师,互动时的尺度,渗透内容的深浅,都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把握的。
所有的教学经验都是在微格课上和模拟课堂里难以收获的。
二、对当前高中生的新认识
通过参与两次班会,使我对当前的学生的心理和性格以及知识水平、学习态度等问题都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
可以说,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90后”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正如当初社会对“80后”发出阵阵斥责之声一样,我们对“90后”同样抱着近乎偏见的态度与看法,在我之前的印象中,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是踏踏实实的孩子了,他们不甘于默默地、勤恳地奋斗,他们不能耐心地等待着美好未来到来的那一天,他们浮躁,他们夸张,他们寂寞,他们细腻,他们对现实看得也许更为透彻然而却没有能应对这份透彻认识的足够坚强健壮的心理……不过,不得不承认我们与我们的上一代犯了同样的错误——对后辈的过度担忧导致了我们对他们产生了过低的评价和过强的不信任感。我所见到的高中生们,理性而积极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难以预料的未来。客观地讲,作为小城市重点高中的学生,他们的素质确实没有省会城市中国家著名重点高中的学生素质高,但同学们不气馁、不慌张,不是他们自己没有认识到自己与别人之间存在着差距,而是他们能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差距。这,就是“90后”的成熟。他们认真地读书,但不刻板地学习;他们潇洒地生活,但不轻视每一份感动;他们敬重前辈,但不尊长者若神明。这,亦是“90后”的成熟。
总而言之,在xx县六中的实习活动使我受益匪浅。当然,这次实习能够达到圆满成功的结果是与xx县教育局对我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活动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是与我校带队老师李淑文老师的耐心指导与悉心关怀分不开的,是与实习地指导教师朱老师的真诚教导和倾心传授分不开的。相信在xx县六中的成果只是我从教路上的一小步,在今后的教师生涯里,我将会不断地积极总结教学经验,积累专业知识,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也相信,在xx县六中的孩子们的笑容只是我生命里的第一份学生送给我的真诚,而在我以后的岁月里,会收到更多的感动。以后的成功,将是我对xx县实习活动中所有给予我帮助的人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