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1一、让插图亮起来,形成阅读期待
师:(出示课文插图1和插图4)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两幅图都画着太阳公公和风婆婆。
生:第一幅图,太阳和风都翘起了大拇指。第二幅图上只有太阳翘起大拇指。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想想第一幅图的两个大拇指是奖给谁的,第二幅图的一个大拇指又是奖给谁的?
生:第一幅图的两个大拇指,是奖给他们自己的。第二幅图的一个大拇指是奖给风婆婆的。
师:咦?太阳怎么会把大拇指奖给风的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赶快把书打开吧!认真读了,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问题的诱惑,学生急不可待的打开书,尽情地大声读起课文来,朗朗读书声充塞着我的耳膜,两幅图的差异,引起了学生阅读的冲动,好奇心驱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平时,我感觉学生的预习的兴趣高于精读课文,喜欢的故事在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渐之淡漠,细算预习时读5遍课文,第一教时又读至少4遍,在精彩的故事都会没有了味。阅读期待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取向。今天利用插图对比,提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太阳为什么把拇指奖给风?是什么原因让他的态度有这么大的改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乐读,爱学。
二、让插图活起来,感悟课文内涵
片段(1)
出示插图1
师:小朋友知道太阳有什么本领吗?
生:太阳能带给我们温暖。
生:没有的太阳,我们的地球会一片黑暗。
生:太阳还可以为我们做事,我家就装着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不用烧水,靠阳光就行了。
师:是吗?那风有什么本领吗?小朋友知道吗?
生:夏天,风能带来凉快。
生:有了风,我们就可以把风筝放上天。
生:风还可以发电。
师:那是风力发电。太阳和风有这么大的本事,他们碰到一起,翘起大拇指会向对方说些什么呀?
生:(略)
师:书上的那句话就是讲了刚才同学们表演的?
出示:……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师:谁能把这句话给读好了?
片段(2)
出示插图4
师:看见风能让船儿驶得飞快,太阳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会对风说些什么?
生:没想到,风的本领也挺大的嘛。
生:太阳在想,风的本领不比我差。生:太阳这时可能会说,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师:谁来做一回太阳,翘起大拇指夸夸风?
生:风啊风,你的本领也真大。刚才我小看你了。生:风啊风,你能让船开的飞快,本领可真大。
师:风听了会说什么呀?
生:风也会翘起拇指说,不,太阳,你的本领真大,我可要像学习。
生:风可能对太阳说,以后我们不要再比了。太阳肯定会同意的
太阳和风各自有什么本领,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与精美的插图想结合,透过画面在头脑中出现广阔的空间,动态的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搭建过渡的知识桥梁,了解了太阳和风各有各的本领后,在理解他们比什么,怎么比,比的结果的基础上,再次利用插图夸夸对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的内涵,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势,悟出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三、让插图动起来,丰富故事内容
第三天,风遇到了太阳,他们会干什么呢?这个问题的设想,延伸了故事情节,想象太阳和风以后的事情,诱发学生续遍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故事的内容。
真的,有时不能小看插图,它是学习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2教学完《谁的本领大》第二课时,寥寥几笔匆匆记下了最直接的感受。但总觉得表达的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静下心来细细思量,又或许是我想表达的东西也并没有那么复杂。正如指导孩子学习课文,明白“各有所长”的道理一样,过程无需太复杂。
拿到一篇课文,教师首先应该思考的是通过这篇课文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或是让学生获得什么,于是在解读了课文之后,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感叹号的作用,体会说话人的心情;
3、读懂寓言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似乎,对于这样一篇简单的寓言故事,这样的目标表述也太过累赘了。对目标再加工,有了这样的表述: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
2、明白各有所长、各有千秋的道理。或许,修改过后的表述没有那么的“圆润”,但是于我,是更明确了本堂课的目标,简言之,一读文二明理。而目标二能够顺利达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标一的达成效果。所以,“读”成了本堂课的唯一中心目标。
朗读,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理解与表达所需,同时,它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反思这一课,我在朗读的形式上,主要采用了自由读和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我主要是通过问题来引领。
设计一:自由读1-3小结,思考:
(1)第一次比试谁的本领大呢?
(2)太阳和风分别有什么本领呢?
设计二:再读1-3小节,在比试的过程中,他们是怎样说的呢?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主要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能够有目的的去朗读,提高朗读的效果。这些并不是深奥的问题,不需要学生过多的去思考,完全是服务于我的教学目标——“读”,只要学生认真去读了,便可以找到答案。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中是采取小组朗读的方式进行的。我在小组朗读之前设计了一个小环节,即“小组汇报角色分工情况”,这主要是强化小组成员的分工意识,也让小组的朗读更具方向性。然而,由于我自身教学经验的缺乏,有些地方还是没有读到位,没有读“透”。如太阳说:“谁能脱下那孩子的外衣,就算谁的本领大。”孩子们在朗读中体会到“太阳很自信”“太阳觉得自己肯定会赢”,我也相机出示了“胸有成竹”一词。此处是课堂教学环节中自然产生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合理利用,就能顺势把课堂学习氛围催生成“熊熊烈火”,只可惜我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还很不成熟,最后只留下了零星“火苗”,很是遗憾。
等待学生,给予更多思考的时间,让小组学习不再流于形式。特别是小组活动,常常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它常常是课堂的一个“摆设”。
这一次的课堂,我自己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小组学习。小组朗读时,在我将要喊停的 ……此处隐藏7892个字……>
《谁的本领大》是第一学段(1—2年级)内容。解读本阶段的课程目标,与本节课相关课程目标内容有: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乐于与人交流。
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初步掌握了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识字上有一定学习经验,能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所以识字教学虽是重点,但不是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理解寓言的寓意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指导。
课时目标:
1、通过齐读、开火车、抽字卡等形式熟练的认读本课9个生字,会组词。二类字“催”只认不写。重点指导书写“受”和“推”。
2、指导,分段朗读,使学生能准确标出各自然段序号,能流利、准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评价方法:
1、目标导向评价策略:对于朗读采用分小组抽查的评价方法。
2、及时反馈评价策略:对于生字掌握采用当堂抽测的方法。
3、语言评价策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上进行口头语言、情感语言和肢体语言进行评价。
教具准备:字卡、ppt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相机板书:太阳、风)
2、揭题:今天,太阳和风走到了一起,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学习谁的本领大(板书课题)
3、读课题:
a/齐读课题
b/老师想知道他们比试的内容是什么?(重音:本领)
c/告诉我,这场比试要得出怎样的结果?(重音:谁的本领大)
d/小朋友,读出你们的疑问(读出疑问的语气来,小问号不够弯?)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带着疑问,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出示自读要求:
a.字音要读准;
b.句子读通顺;
c.给自然段序号。
2、检查读书情况
a.学生字(连词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字卡自由认读)
b.男女生分组读词(指导多音字“得”,裹得得意)
3、师生读课文
1、范读
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和我一起来讲这个故事,在我们讲故事的时候,请你对照,把自己读不准的地方划出来。
2、课文接力,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能听出错误就接着读。
3、指导读重点语句“人物对话”
4、自读课文
三、检查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情况
填空
四、写字指导
1、受、推、挂
区别形近字
(受、爱)(挂、蛙)
(推、谁、准、难)
教后反思:
《谁的本领大》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悟出了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课文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语言亲切活泼,富有童趣。这篇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主要以对话描写贯穿全文,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变化。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个性,适合让学生进入文本,体会人物思想感情,适合训练和培养学生的。
课堂教学应真正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身心获得愉快、和谐的发展,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第一次比赛时,我以师生共同分析为主。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有了第一次学习的基础,教学第二次比赛时,我由扶到放,让孩子们自学课文4——8自然段。这篇故事主要以太阳和风的对话为主线,在训练朗读时,我通过示范读,逐人读等方式,让学生抓住句子中的提示语或标点符号的方法充分地朗读,领会太阳和风说话时的语气、神态,然后激励孩子们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学生朗读得很有激情。
但是,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课堂设计没有新意。由于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序设计,课堂没有新意,生字教学单列出来之后,环节与环节之间过度与衔接不自然,对学生缺乏吸引,所以学生的兴趣也达不到我预想的效果。
2、朗读设计欠缺个性。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重点是分角色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反复的读来体会风和太阳的对话,从而感悟其中的道理。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书的地方挺多的,如自由读、指名分角色读、自由选择角色读、加上表情和动作读,但是老师指导的力度还不够,读书形式的设计上也欠缺个性,所以少了几分色彩。
《谁的本领大》教学反思15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风和太阳开始都认为自己本领最大,两次比本领后双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文中出现的“太阳”和“风”都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两种事物,对于“太阳”与“风”的特点及功能,学生们都较为了解,课文采取童话体裁来讲述,是学生最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见解,表达感受。
所以我根据当天的天气设计了开场白昨天刮了一场大风……
学生争相举手发言。
我结合了生活实际,提起学生的谈话兴致,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理解“谁知、觉得”俩词,并能用“觉得”说一句话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看图,再现文章内容,通过自由想象说话,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并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一起读书,大大地增强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评议中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我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学生通过自读形式初读课文,又借助文中图画阅读课文,加上教师对重点词句的点拨,学生对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不论是分角色朗读或只戴头饰的表演读,他们都能把握住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和态度,把他们的对话读得惟妙惟肖。而这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取代了单调的齐读,特别是分角色读和戴头饰表演读,符合低年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活起来了,他们必定以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使智慧之火熊熊燃烧。整个课堂显得流畅而灵动。
课堂上,生生之间的评价很到位。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学会倾听,学会了如何评价他人,可惜的是,教者对学生的评价与疏导做得不够好。课堂评价中,学生要学会评价他人,要在评价中学会倾听,还要在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才具有实效性,而教者过于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评,对通过评价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一方面关注不够,应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