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较好的地方:
1.多种形式调动孩子情绪。因为拼音学习对孩子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先设置了一个故事情境——孙悟空,调动孩子的喜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如课间操、摘桃子等,实践证明孩子整堂课的认真表现还是很有效果的。
2.运用形象有效地记忆方式。d的记形是本堂课的重点之一,因为与前面所学的b、p容易搞混,我采用了d的变形记,让孩子直观形象地感知半圆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声母,再通过手势的方法把形记住。
3.把学习体验和学习发现交给学生。在d、t比较发音中,先让孩子观察老师读d、t时,放在嘴边的布的变化,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然后拿起自己的手,体验读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记忆的深刻性。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给孩子尝试的时间不够,因为还只是拼读的第二课,前面虽然有3节课的基础,可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所以在拼读的过程中节奏太快了一点,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尝试同一个音的拼读,把每一个音节的拼读扎实化。特别是对于第三声的难点应该拿出来巩固化。
2.学生语言的表达不够完整,声音不够响亮。归结自己平时的课堂,怎样给孩子说话的一些模式,然后孩子有可模仿的句式,在不断地模仿实践中,才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语言思维发展。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借生日》是一篇新课文,讲的是小云过生日时,妈妈送一只布熊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小云又把礼物送给妈妈。同时也把生日借给了妈妈,体现了母女的真情。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来都是别人关心、照顾着他们,而他们也理所当然的接受着别人的关心、照顾。
课前,我对班上学生的生日进行调查,没想到才一年级的学生竟然有一半以上记得自己的生日,说得有板有眼,有的虽然说不上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但都记得自己的生日妈妈是如何给过的。开课后,我让学生读课文后提出问题,没想到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妈妈真的把生日忘记了吗?”“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可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却是这样的:“大人不过生日”“大人不馋好吃的”“大人不用在生日时买好衣服”“大人不需要生日礼物”……他们的妈妈不过生日全都归功于“大人”二字上了,我感到悲哀。只好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第二个问题上:“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并以此展开小组讨论。孩子们的答案是完美的——“小云爱妈妈”“小云关心妈妈”……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知道对大人应该有爱心,我非常高兴。
在教学小云问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说:“我忘了。”让学生讨论妈妈是不是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时,全班同学竟一致认为妈妈就是忘了。而在问妈妈为什么会忘记时,学生都说是因为妈妈工作很忙所以会忘记自己的生日。我接着问,为什么妈妈忙得忘了自己的生日却没有忘记孩子的生日时,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家里的宝贝,很重要的,妈妈当然不会忘记。于是一个想法在脑中闪过,一定要让他们的爱心显露出来,并且发出热、发出光。我告诉学生,生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妈妈是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的。妈妈“忘了”自己的生日却一直把孩子的生日挂在心上,记着送孩子生日礼物,祝孩子生日快乐,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再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给予的关爱,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父母爱子情深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再讨论:如果你是小云,除了把生日借给妈妈,还会为妈妈做点什么?这下孩子们有话可说了,会帮妈妈端上一杯水,帮妈妈洗碗,给妈妈捶背,为妈妈唱一首歌,画一幅画送给妈妈等。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3小朋友基本都没去过上海,对东方明珠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如何让学生在脑海里建构起一个形象的、立体的东方明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上,我首先以形象的图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上的两幅插图,“小朋友们瞧,这就是美丽的大上海,看见东方明珠了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东方明珠你比高楼还高啊!”“东方明珠你真美啊!”“东方明珠你就像宇宙英雄奥特曼!”学生不由的赞叹,显然已初步感受到东方的明珠的高大、美丽。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试着找出描写东方明珠高大、美丽的句子,结果有一半同学不会找,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大部分同学没有句子的概念,有些也读不懂句子的意思。后面的教学,我就抓住这两句话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自由大声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赛读等等。学生读得兴致盎然,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对东方明珠的印象逐渐加深,也不知不觉积累了语言,如“五光十色”等好词。当然,最后的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4《哪座房子最漂亮》这篇课文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可是因为学生对农村的生活不了解,虽然通过讲解,学生对改革开放农村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领悟其内在。学生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同学早早地就把课文读了下来,字也都认识了。可有的同学却慢吞吞地读不下来。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我一边教,一边想,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照顾到全体学生。面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生成,我有处理得很好的地方,也有不当的地方。
例如:我问小朋友:你们说哪座房子最漂亮呢?当孩子们说在校园里有高高飘扬的红旗、小朋友在操场上玩时,我以为他们远离题意不知我说什么,就赶紧打断了孩子的说法,可就在这一瞬间,我突然明白,孩子说的这些就是想说学校是最漂亮的。不一定要按课文上的去说。于是,我又赶紧到回头,表扬孩子的观察能力。只是这么一说,学生就兴奋地跃跃欲试,都想争着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也有的小朋友说自己的家比学校漂亮,甚至把自己的家介绍给大家。可是我怕学生说远了,就打断了学生的说话,然后自己总结一下就学完了课文。
由此可见,我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教学底蕴还不够厚实,面对课堂的生成的处理能力还尚未成熟,所以在课堂上产生了许多的遗憾。面对课堂的生成,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当地作出反应和调整,很多时候,机会失去了便不会再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5[教学片断一]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
师:夜里的大海和白天的大海有什么不同的?
生1:白天的大海非常闹,晚上的大海很安静。
生2:晚上的大海睡觉了。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首诗歌?
生:我们读的时候,声音应该轻些,不要把大海吵醒了。把大海吵醒了,是很不礼貌的。
师:老师听出来了 ……此处隐藏10580个字……带上了舌尖音。虽然有一些学生在幼儿园里面已经学习过“j、q、x”了,但是许多学生的发音不太标准,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在正音方面。为了激起学生对拼音的兴趣,让学生能尽快地记住新学习的声母,在教学“j、q、x”的时候我设计了以下一些环节:
一、利用图片读准音
在课堂上,我很好的发挥了图画的作用,利用图上的小鸡引出要学习的j,用学生熟悉的动物“鸡”的字音带出声母“j”的发音,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j的发音,随后我让学生多次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通过不断的读纠正发音上的错误,这样学生对j的发音就读得更准,记得更牢了。“q”和“x”发音的时候我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形象生动,贴近生活,记忆深刻。
二、对照图片牢记形
图片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对形象的事物总能记忆更加深刻,因此在学习“j、q、x”的形的时候,我让学生将声母和图片进行对照,看看哪里长得很像。学生很快就发现j的竖左弯像一只伸长脖子的母鸡,上面的点就像母鸡头上的蝴蝶,q的左半圆像圆圆的气球,一竖像气球的绳子,而x则想成是被一分为四的西瓜。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些编成了儿歌,如:“母鸡捉虫jjj,七个气球qqq,切开西瓜xxx”等,这些儿歌琅琅上口,学生很容易就能记住,不但能记住声母的音,还能记住声母的形。通过声母和图片的对照学习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让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
三、扎扎实实抓书写
在指导学生的进行了音和形的学习后,我便落实了这三个字母的书写。教学中我借助笔顺图示,使学生认清“j、q、x”的笔画和笔顺,然后让学生明确其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去正确书写这3个字母。在学生进行书写的过程中,我及时纠正了学生错误的书写姿势,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说话训练。
2.在课结束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进行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回顾所学的声母,记住所学的声母。
3.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对课堂上的纪律还不能很好的执行,在课堂纪律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整顿。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4我认为良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开课之出我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导入新课:“雪地里来了一群小动物,它们都是谁?来干什么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从识字教学来讲,字理识字重在学生掌握学习汉字规律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运用能力。在识字中学生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规律去观察、分析、推理、发现,进而认识新的生字,掌握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学生基本掌握了偏旁部首含义和一些独体字知识,以及部分汉字构字方法,音、形、义相联特征,就能实现学习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新的汉字。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在学生已有识字方法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巧识巧记方法,如:采用动作直观演示的形象记忆识记字形;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识字字形 “用、几”;用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生字等等。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不仅鼓励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识记字形,初步感知汉字字形的规律,培养自学生字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本课教学设计思路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字以动物的脚印形式出现,给学生一个亮点,对这些字充满了无限的喜爱,更愿意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去愉快地学习。
多种练习形式也起到了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如“小小邮递员”,人人参与,人人体验,学生积极性较高,“这样的加减法你会做吗?”形式新颖,使语文与数学知识巧妙融合,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
总之,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不是很完美,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一定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趣学、充满活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机智的语言,调控好课堂,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温馨提示:
1、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215808601
(教学反思参考1)江南课始,我出示中国地图,由我们泰州(江北)引出江南,让学生搞清楚江南的具体方位,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领略一下江南的美丽风光,然后说说江南哪儿最美?这样学生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感受到江南的美,他们不由得陶醉其中,为下文的教学打下基础。这篇课文不像我们平时学的现代儿歌那么容易理解,对于一年级刚刚接触到课文的小朋友来说要理解这样一片乐府诗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不理解课文,学生就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才能有感情的朗读,所以这节课我重在培养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先出示图,让学生认识莲花、莲叶、莲蓬,再让学生知道这儿的莲蓬特别多,从而引出“江南可采莲”,而“莲叶何田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理解“何田田”,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学生想象莲叶的样子及莲叶茂盛的特点,这样孩子们就有点明白了,接着通过指名读、做动作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发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应该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较活跃,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第二个长句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引导学生想想小鱼在荷塘里会干些什么?学生顿时来了精神,纷纷举手发言,这样就能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飞思想,尽情遨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接着再出示这样一个句式:荷塘里,鱼儿有的像在(),有的像在(),还有的像在()……,它们玩得()。这样又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真是一举两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接着让孩子从书中找出小鱼游戏的诗句并划出来,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自己感悟鱼儿游玩时的快乐、自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就体会到“戏”的妙用了。我觉得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教学时,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再让学生带上小鱼头饰,配上动作,结合诗文中具体可感知的意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我还引导学生背一背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江南景色的诗文,并播放《忆江南》这个视频,把本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