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吵》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争吵》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读中感悟,体会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许()争辩()聚精会神()
2、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⑴西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⑵()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⑶()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课堂小结。
《争吵》教学设计2设计的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三年级字词教学的重要性及长课文学习中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长文短教法。在教学中,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中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汲取知识的甘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3个生字,会写”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及变化。
2、过程与方法:根据各部分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的原因及吵架后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同学、孩子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不同心理及心理变化。突破方法:在读中感悟,抓重点词句。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
读议法。学法:读悟、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1、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掌握生字音,形,义的难点部分。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七嘴八舌说“争吵”。
1、板书“人”字。师: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相互支撑,才有了“人”字的平稳端正。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人”字撇和捺,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争吵(板书: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课文写的是同学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所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导入课题,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已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二、书声朗朗读“争吵”。
1、课题质疑。
师:古人云:“学贵生疑”,“争吵 ……此处隐藏27447个字……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回顾词语,导入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出示答案,师复述时板书)
争吵
我克莱谛
故意无意
和好
(五)品读感悟,体会心理变化
1、教师: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谛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那“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第5—8自然段。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朗读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3、交流反馈(讨论)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为什么不该那样做?能用书上的话说出来吗?(“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师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勤劳(“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从这里知道他是一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
2、“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了什么?(生自由○
说:说明了“我”爱面子、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3、课件出示“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也等着你!”看看这两个句子,请同学们思○
考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先同桌互读,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指名学生来评价,那你能和你的好好朋友一起来读一读吗?(注重评价、朗读这两句话,朗读时要语气,应读出文中人物他们当时心里想的语气)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我只采取防御措施)
我们明白了俩人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二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三处,勾画)○
a、“应该知错认错。”(要勇于承认错误)
b、“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要是错了,别人打你,只要防御,不要还手。)
c、“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一定要在读中去体会,(单个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小组讨论体会,由代表汇报,师再总结板书)
争吵
我克莱谛
故意无意
和好
团结友爱
以诚待人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去处理矛盾,你在生活中与同学有发生过类似“我”和克莱谛的事情吗?设置几对曾经有矛盾的学生,请上讲台来以不同的方式和好(握手、拥抱、语言)
2、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讨论交流。
3、师小结: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珍视友情,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
五、教学反思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一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
1、主要抓住我的表现的两个句子:“终于挨到了放学。我愣住了。”展开教学。自我感觉在教学“挨”时比较成功。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给“挨”字换词。第一个学生换了一个“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出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朗读训练。对于克莱谛的表现我主要抓住第十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克莱谛的动作、神态、语言中去体会他对朋友的宽容和友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棒,很会说。父亲教育我的话,我在教学时这样处理:先解决今天是怎么教育我的,主要告诉我什么;再联系全文,平时又是怎么教育我的,对于父亲的教育,那些我已经做到了,哪些我没有做到。自我感觉整堂课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但对于一些问题的引导上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无从答起。还有教师的应变能力不够,对于滑出教师答案的回答有的无措,拉回比较生硬。
2、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3、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当安利柯骂他时他也没有还口而是主动地去讲和,和好。而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
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