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时间:2025-07-26 17:57:14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推荐】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推荐】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

好的电影,输出的正向能量是其他电影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止不住的回忆、反思。以下分享一些触动我的点。

让嘲笑你的人嘲笑去吧

有太多太多的人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了,就像电影里嘲笑摔跤少女的村里人,他们让自己的生命活在安全的范围内,然后肆意的嘲笑那些不按照传统观念生活的人,依靠舒适圈带来的虚幻的优越感,依靠符合世俗伦理的价值观,打压那些渴望活出不同生命体验的人。

最后,他们要么见风使舵的庆贺别人的成功、要么落井下石的嘲笑别人的失败,却未曾有勇气踏出一步,全然投入自己的生命里,为自己而活。

父母之爱

看到摔跤爸爸和女儿关系的片段时,哭了。特别能够理解两位小女孩对爸爸犹如暴君式的训练方式的反抗,然而年幼的我们,也许只是下意识的反抗,认为父母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因此抱怨、叛逆或者屏蔽父母,却未曾思索父母行为背后的深意,也无法理解父母所处的年代带给他们的局限。

电影里,最让我动容的是小女孩的朋友说的那段话,如果没有摔跤爸爸为这两位小女孩的人生重新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那么这两位小女孩将会像印度成千上万的少女一样,做家务、长大成人、嫁给陌生人、生儿育女、然后老去,没有其他选择。

女性意识觉醒

这应该是这部影片的创作团队,最渴望输出的点。也是最让我有共鸣的点。

回顾自己的童年,很不幸的是,我自己就出生在一个曾经重男轻女的家庭里,深深的知道身为女孩,在这样的家庭里,就意味着被冷落、被忽视,身心遭受着巨大的创伤,甚至压抑、抑郁到想要轻生……

因此特别能够理解在性别歧视严重的印度,女性的独立与意识觉醒,是多么重要、多么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人人生而平等,女孩与男孩,没有高低贵贱,没有性别优劣,女孩同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可以选择她们渴望的人生,整个社会的老旧陈腐的观念才能够瓦解,生命与生俱来的天赋与使命才不会被白白浪费,自由、平等、彼此尊重的意识种子才得以开花。

没有“不能”,只有“不想”

在践行梦想的路上,我们总是有很多的担心和恐惧,最常见的问题是“我什么都没有,怎么可能做成那件事?”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特别棒的答案。

摔跤爸爸毕生都想为国争光,帮助国家夺得世界级金牌,当他决定要训练自己的女儿成为摔跤运动员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家庭状况,先去做再说;在没有摔跤俱乐部愿意接收女选手时,干脆自己创造一个沙场;在家里没有钱买鸡肉为女儿补充营养时,就去市场和店家“讨价还价”,低价买入鸡肉;在体育局不提供经费购买摔跤垫时,就用床垫代替……

“没有”这个词,不曾限制过这位对目标无比笃定的父亲,迈出他坚实的步伐。

摔跤吧爸爸海报

一部电影就是一堂课。

爱、梦想、目标感、勇敢、行动,就是我从这部电影里获取的能量。

感谢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又为这个世界带来一部如此具有觉醒意识的好电影。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

在父亲节前一天,我走进电影院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摔跤出身的父亲未完成为自己的国家夺得金牌的梦想,之后发现两个女儿有“打架”的天赋,就让女儿进行魔鬼般的训练,两位女儿成为摔跤手,成为全国冠军,又代表印度参赛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

影片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吉塔离开父亲的训练,忘掉父亲的教诲,她放纵自己,导致在几场国际比赛中失败。她失败后在妹妹的劝说下,最终鼓起勇气去寻求父亲的理解,也寻求父亲指导。在拨通爸爸电话的那一刻,她泣不成声,电话那头的爸爸也泪流满面。通电话后,吉塔开始重认清自己,爸爸也来到体育学院附近租屋,在父亲无私的父爱和严厉的训练下,进入决赛。

最终吉塔听从了父亲的指导,最后关键时刻,在父亲缺席的赛场,吉塔沉静下来想起父亲的话:“爸爸不能时刻都能来救你,你要靠自己”,“你如果赢了这场比赛,就能成为上百万女孩的榜样,在印度永载史册!”她最终依靠自己的积蓄的能量及智慧反败为胜。当吉塔把金牌递给爸爸,爸爸给女儿戴上金牌,爸爸说出你是我的骄傲!的那一刻,我用手捂上双眼,任感动与幸福的泪水顺着指缝流下来。

我看着感动的画面,我不禁也回想起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对我既严厉又鼓励呢。

我记得去年,我班语文老师选我参加“魅力玉林,五彩田园”的征文比赛。我就信手拈来在小记者网发表那篇《秀丽的荷花》抄上去后,就开始看《熊出没》。

看着看着,我听到开门声,我立即拿数学练习册出来,一边写一边看动漫片。

“晓峰,这天在校园有什么收获?完成作业了吗?”爸爸笑呵呵地问。

“语文作业是一篇征文,我完成了。此刻正在写数学练习呢。”我兴高采烈地说,心里想着得到老爸的赞许。

爸爸拿过我刚才的“杰作”一看,眉毛就皱起来一怒“那怎样行,这文章不是已刊登了吗?你不开展思维想一些新颖的,还有字体不够工整美观,上到初中语文卷面书写有6分,那你就吃亏了。”

“我又不是初中生,吃什么亏?”我嚷道。

“你忘了,你前几年书写都工整美观,做什么事都要用自己最大的潜力作好才行。”老爸说,“还有做作业要认真而细心,不要赶着完成,或者一边写一边看电视,这样容易作错题。”

“为什么这样呢?我完成就好了,我就要一边听歌一边写。”我和老爸对质起来。

老爸火冒三丈,关了电视机,藏起遥控,关掉了手机音乐。从这天开始,要进入复习状态了,不许看追星电视剧。

老爸又拿来征文“杰作”,在身旁辅导我,打开思路,重新写作。最后,在征文比赛揭晓时,我获得二等奖。我把奖状交给老爸,老爸抚摸着我的头说:“你是我的骄傲!做什么事要有始有终才行。”

我想:正如《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如果他对女儿不严厉训练与心理辅导,女儿忘掉初心,不重拾自信,那金牌就会落在别人身上了。由此,我读懂了父爱,也懂得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为种种原因和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并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替他完成未完成的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冠军!可是命运弄人,在接连生了四个女儿之后,他放弃了这个念头,把挂在墙上的金牌收了起来!镜头下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一个个的把自己多年的奖牌、奖杯和金牌收进箱子里的那一刻,透过屏幕,你能生生的感受到一个充满希望到满心失望的人把梦想封存的沮丧和对命运的无奈。

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让马 ……此处隐藏10706个字……大人再介入。尽量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让我回想起我以前带的一个宝贝,他们家两个女儿,父母对他们的爱从来没有让人觉得有任何偏心。孩子们平常在家里打打闹闹的时候,大人们也不会去插手,如果局面实在控制不了的情况,读书笔记。父母就会一人抱一个来缓解一下。所以很多时候就算姐姐被妹妹弄得到处是伤,但也从没有恨,不喜欢妹妹的话语从她的嘴里流露。这一家看似父母心大,其实就是因为父母的心大才让人觉得这个家充满了无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而伟大的,哪怕牺牲自己的一切,只要对孩子有好处,都一定尽可能满足他们。但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恨不得给孩子全世界最好的,但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

有人为此专门做了一次社会实验。将一辆装满各式各样的玩具,3位奇葩说当辩手担任乘务长,带领孩子们交换玩具。活动中发现,孩子喜欢玩具和家长喜欢的往往不同,面对孩子的选择,不同的家长的态度也不同。有的喜欢替孩子做决定,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也有的家长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也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是呢,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事儿,爱孩子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其实有时在工作中,我每次对待孩子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的替孩子们选择,也会为了所谓的规矩扼杀孩子的天性,总是不让这样不让那样,这样想想孩子们好可怜呀,是不是应该反思反思呢?在一定的规矩给孩子们最大的自由。

希望以后所有的你们有一天都可以这样说“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成长道路中给予我完全的自由,让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他们成就了今天的我。”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4

本来不打算到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因为删减了半个小时。并不是说删减版一定不好,相反,由于是阿米尔亲自经手,我反而会认为删减版应该更符合中国观众的观影习惯。不打算买票是因为个人比较支持原汁原味这个称不上气节的小爱好。电影的配乐还是有印度风的,很正常,在删减版里,已经很容易被广大观众接受了,毕竟非要人把带词的歌拿掉太不可能。作为我在银幕上看的第一部印度电影,卖到中国,印度的本土特色的歌舞削减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不知原版如何。看的140分钟版本,所以我所说的感受都是关于这个版本。

140分钟的电影,反而不觉得冗长,这得益于电影节奏明快,层层递进,而且没有什么废镜头。两段平行剪辑,姐姐的世界赛与妹妹的国赛,姐姐的决赛与父亲的被关,或者再算上开头父亲的比赛与电视上的解说,这三个段落的叙事技巧简直是范本。

开始我也觉得父亲是专制独裁,直到我意识到那是印度不是中国。在印度,或许那个村子更甚,女性是不受尊重的,女权这个发达国家流行的的玩意儿在那里太遥远了。强制女儿去做某件事固然不好,但是在那个社会环境里,女儿如果不做摔跤手可能生活会更不好过,不破不立。更重要的是,当她们了解到这一点时,她们会把摔跤作为自己的志向,于是父女三人的志向得到了统一。

剧本完成度很高。本来完成度这东西应该是一部合格电影的标配,但是无奈烂片太多,要求也不自觉会降低。起承转合恰到好处,伏笔在下文也得意展现。我知道最后应该会有一个五分决胜,这算是我的一个期待点,但是忘记了假动作也是一个伏笔。当看到前段埋下的伏笔一个个产生了作用,这种愉悦的观影体验是经久不衰的。当妹妹问姐姐,爸爸在电话里说了什么时,姐姐回答“人生没必要太完美”(记不太清,意思是这样),没想到这句话反而会预示了父亲的境遇,父女一路拼搏,终于走到决赛,并且拿到了世界冠军,这样激动人心,而且是父亲梦寐以求的场景父亲反而没有看到,实在是应了之前那句话。好在父亲听到了国歌,这一段电影在戏剧冲突的把握上简直是精妙,恰到好处。(当然,我认为父亲在说出“你是我的骄傲”之前的旁白是减分项,完全应该去掉)

比较不解的是,纵然国家摔跤冠军每年都有,为什么人们对国家摔跤冠军的尊重程度那么低,电影对英雄迟暮的原因表现得可能不太到位。还有一个是父亲突然想到女人也可以摔跤,前段女儿一直和男生练习,参加的也都是男性为主的比赛,我一度以为印度没有女子摔跤……可能是我常识上出了问题。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

最近几天朋友圈被9.8分的《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刷爆了,又是我喜欢的阿米尔.汗主演,所以都等不及到周末就在昨天晚上带着他们去了电影院。

本没打算看完还能写点什么的,可今天和人一聊,觉得还有挺多想说的。

非专业影评,想到哪写到哪。

昨晚我就在想,为什么这么看似专制霸道的爸爸这么让人着迷?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心中是有大爱,他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争得荣誉,他要代表他的国家在国际大赛上拿到金牌,他要在国际大赛上听到国歌。

也因为有爱,不论村里人怎么嘲笑他们,他都完全不为所动,用他强有力的爱保护着他的女儿们。看到她们的潜力,看到她们的长处,陪着她们成长。直到她们有一天,即便爸爸不在身边,也可以那么强大,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他对他的孩子们是完全的信任,他从不怀疑她们的能力。在第一场比赛时,吉塔挑了最厉害的男生对战。爸爸说,她开战前就在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这特别棒。第一场虽然输了,但他很开心。后来吉塔在大学里,连续几次在国际比赛中失利,他仍然坚信,如果我们的吉塔都不能拿冠军,就没有人能拿冠军了。

一路走到最后,无论遭遇什么他都不抱怨、也不后退。他甚至连一丝后退的想法都没有过。那么的坚定。

吉塔在学校里学了很多与爸爸教给她的不一样的技巧,回家炫技,还把年迈的父亲打输了。父女俩就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僵局。然而,吉塔在国际比赛中连续失利后,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妹妹跟她说,你要跟爸爸谈谈。妈妈在家跟爸爸说,你需要和吉塔谈谈。这时,吉塔的电话来了。父女两人没有一句对白,吉塔的放声大哭和爸爸的泪流满面,又包含了彼此多少的理解、心疼、想念、歉意?

他并不使用蛮力,即便是看上去很霸道,但他所有行为训练都是建立在他对女儿们的了解的基础上的。他从对手和别人的比赛中去了解对手,他包下录相厅就为了明白女儿在和同学较量中不能突破的点在哪里,了解自己的女儿的优势,告诉她什么时候采取攻,什么时候采取守。

因为私自外出和父亲一起训练以及私自在校外加餐,被学校教练发现要开除她时,爸爸对着几个学校领导含泪求情说的那翻话,是最让我动情的。原话我已经不记得了,大意就是:吉塔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她有这我样一个父亲,一个牺牲了她们的童年,对她们进行魔鬼般的训练,却只是为了培养她们能在国际比赛中能获得金牌能为国家争得荣誉的父亲。求求你们不要开除她。

最后,她含泪把金牌给到他父亲手里,然后爸爸含泪又再一次将金牌挂在女儿的脖子上。这里依然没有对白,只有带着笑容的泪水。

电影是真实故事改编,基调是为了国家荣誉而奋斗,但在全剧中却没有像我们国家拍类似片子一样有高调的言论(如**的名义),所有语言都来得那么真诚、接地气,却又透着不可抗拒的力量,直击人心,让人热血沸腾。

我个人比较迷恋这样的气场:自信、坚定、信任、有爱、用心、有力量。

哪怕霸道,却也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去追随。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