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礼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礼貌》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礼貌》教学反思1今天,在包河区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我执教了《谈礼貌》的第一课时。通过这节语文课,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交流的氛围很重要,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课教学中,我重点完成三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教授完19课《谈礼貌》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在教学《谈礼貌》时,感觉自己是和学生交谈着、讨论着、商量着来学习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为实现教学目标一,我首先利用大屏幕展示新词语,生字用红色标注;其次指名学生读准字词并纠正字音;然后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最后指名学生上黑板书写生字。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的方法,调动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识字的大道就迎刃而解了。
为实现教学目标二,我首先布置学生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并且提出读后检查阅读结果,在检查学生字、词、句、段时教师相应点拨。其次为加深学生的记忆交给学生评价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来提高朗读水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为理解课文内容,流利的读文奠定了基础。
为实现教学目标三,我先表扬学生礼貌待人,拉近学生与我之间的距离。意在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也为在以后的读文体会中做下了铺垫;再指名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平常有哪些礼貌行为?还指导学生回忆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起了哪篇与此相类似的文章。(《说勤奋》)
(1)这类“谈”“说”“论”的文章有鲜明的观点,例如《说勤奋》,作者在开头说:古今中外所有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在结尾有说: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一生勤奋。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往往会举例、引用名言论证,以便以理服人。《说勤奋》作者用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的事例,还借用华罗庚的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
(1)找找课文《谈礼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用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学生循着刚才复习的旧知,很快找到了解决新问题的桥梁,交流时,我发现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本文的提纲。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论证、辩驳作者的观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告诉学生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我认为不足的地方:
1教材的把握还有很大的依赖性。
虽然课上得还不错,把握教材也可以,但是我发现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对教学参考书有很大的依赖。有的老师说:“当然要看教参,不然,印教参干啥?”但是过于的依赖也是一种懒惰的表现,钻研能力低的表现。我在这一点上的确欠缺,需要好好改进。
2课上“灌”得多。
感觉还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给学生一个陷阱让学生跳,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发挥出来,思维的训练要加强。
《谈礼貌》教学反思2《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这篇课文目的是教会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引入课堂时候,我创设情境。我和学生互相问候时,我故意表现无礼的举止,让学生谈谈我的表现。再次和学生问候,我表现有礼的言行举止,也让学生谈谈我的表现。前后两次不同的问候,这样导入很自然,且让学生初步感知有礼貌的重要。
课文通过古人、普通人、伟人三个故事教会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我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方法。第一个故事引导学生精读,通过品析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性格特征,让学生明白礼貌待人的重要。后两个故事让学生在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基础上合作学习。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学时渗透写作方法。《谈礼貌》是说理性文章,和四年级所学《说勤奋》表达方法一样,我先让学生复习《说勤奋》表达方法,再让学生知新。本节课还设计了《谈诚信》小练笔作业,教学时渗透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学生快乐学习。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自由组合表演第一个故事,课文第二个故事相关情节师生共同合作表演。让枯燥无味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轻
松中学到知识。
朗读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在朗读指导时候方式形式多样。齐读、范读、指名读、赛读、分角色读,百花齐放。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方面做得不尽人意:
1、教学过程中举止过于仓促,不够从容,说话速度也快了一点。
2、提出问题的时,有时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很快就叫举手的学生回答。而且提问的学生都是举手的学生,没有举手的学生从来不叫他回答。这样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3、分析课文不够细腻。分析课文忽视抓住关键字眼去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例如牛皋、岳飞向老人问路时候,牛皋问路时候是“吼”,称老人为“老头”,称自己为“爷”,岳飞问路时候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失礼”,称老人为“老丈”。分析课文时候应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体会牛皋、岳飞的不同的性格、品质特征。
《谈礼貌》教学反思3今天早上,上课预备铃响后,我满怀着自信,带着自己精心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走进了五(2)班教室。今天,我要给孩子们上《20.谈礼貌》,这一课是一篇议论文,主要论述的是讲礼貌的好处,教育学生从小就应该学礼貌讲礼貌。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先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四年级学过的类似课文《说勤奋》,告诉他们这是一篇议论文,然后问孩子们日常生活都有哪些礼貌用语,学生回答后,让他们打开课文,自己先把课文自读一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把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 ……此处隐藏7766个字……。我一直坚信,每一次赛课都是难得的体检,总能在别人善意的评价与自己的内省中得到成长。我迫切等待着新一轮赛课活动的到来。
20xx年3月24日中午,迎来课题,我的心却猛地一紧:一篇小学阶段为数不多的议论文——《谈礼貌》。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无疑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但是,怎样才能上成纯粹的语文课,而不是思品课呢?指导老师宁老师给我的意见是:紧扣三维目标,静下心来研读课本。是啊,语文离不开字、词、句、段的掌握和运用,字词的学习以及课文内容的熟悉才应该是第一课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思路清晰以后,我就开始钻研课文。我发现,这篇课文虽然是一篇说理性文章,但文中还是有些字词不好认读、难于理解。于是我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把难读、难写、难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并分了类。例如:呔、牛皋、离镫下马、纠纷、和谐等是这课的生字,学生以前没见过。《说岳全传》、小校场等里面有多音字,不好辨音。咳嗽、师傅词语连在一起读,后一个字应读轻声音。(后来我把这些词归为第一组)。文中还有:彬彬有礼、礼貌待人、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等这样难理解的词句(我把这些词归为第二组)。因此我决定把字词认读、词句理解作为教学的第一部分。但为了避免枯燥,在学生提出第二组词语中有不理解词句时,我要求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进入课文,在练读岳飞与牛皋不同的问话后,我问学生,你能不能试着用第二组词语告诉老师,牛皋和岳飞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们回答:岳飞是彬彬有礼,礼貌待人;牛皋是态度粗暴,出言不逊,一下子,不仅理解了这些词语,而且还学会了运用,我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孩子们个个兴奋起来,学习的劲头更足了。我乘机指导:像牛皋这样态度粗暴就叫“失色于人”,出言不逊就叫“失口于人”,那你们说“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怎么理解呢?立刻小手如林般高高举起,他们大声地说:像岳飞一样,礼貌待人,彬彬有礼,就是“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在上到牛皋与岳飞不同的问路方式,得到了老者不同回答时,我问学生:如果你是老者,牛皋向你问路,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岳飞向你问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继而逐步明确:像牛皋这样没有礼貌,态度粗暴,出言不逊,只会让人生气,让人讨厌,这就叫:“无礼讨人嫌”。而像岳飞这样彬彬有礼,别人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此岳飞得到老者非常耐心的指路,这就叫:“礼到人心暖”。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并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因为是第一课时,在课文内容上,我只选择文中第一个事例即问路部分,重点评讲。但课文是一个整体,问路这一事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这之前,我带领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结构。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让学生两次朗读全文,第一次是在看了题目,提出问题之后,带着问题去读;第二次是学习字词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更准确更流畅的朗读课文。通过两次读,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致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发现全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进行介绍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都是作者在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中间部分是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带学生提炼课文的观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再进入第一个事例“问路”的学习,水到渠成,学生反应很好。最后,我由问路艺术引向指路艺术,为学生设置情境,联系中博会,练习说话,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有些回答非常精彩。
当然,没有任何一节课是完美无缺的,我的这堂课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些环节还没有做到位。例如,课前占用学生做眼保健操的时间播放“礼貌歌”,就有失偏颇。课堂上的教学机智也还不够成熟,开发利用突发性生成资源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以后教学当中需要注意和改善的地方。总之,在这一次赛课活动中,我收获颇丰,但愿我能在一次次的赛课中走向成熟。
《谈礼貌》教学反思14《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本文结构严谨,说理性强。所举事例注意从不同侧面说明问题,当自己有求于人时,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别人无意中伤害自己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课文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如何礼貌待人提供了范例。文中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讲究礼貌的重要性。为了使学生明白文中所阐述的事理,又了解使事理明晰突显所采用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以“三个故事”为主线,让学生自读感悟、圈画批注,理解事例中事例内涵。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心理,为了进一步理解,并让学生演一演,使学生在正反事理的比照中,在具体词句的感悟中,既理解语言表达的妙处,又明白事例中说明的是事理。
在这课教学中,我重点完成两个教学目标:
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课文中三个事例是独立的小故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而且写法是一样的。在教学,我重点教学第一个事例。通过抓描写牛皋和岳飞自的动作、语言句子,让学生比照研读体会礼貌待人的好处,并让学生演一演,让学生感受到礼貌待人就体现在细节中,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第二、三事例的方法:
1、抓住人物态度、动作、语言等体会人物特点。
2、了解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3、明白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对于第二、三个事例,我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事例的方法”,独立阅读课文,理解事例中说明的道理,再进行简单的交流。
此外,本文又是一篇议论文,这类体裁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不大,因此教学时抓好这一“例子”,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议论文,从感性上了解有关议论文的知识。所以我在教学中,我依据板书初步认识议论文的要素,并结合文段,认识议论文的三要素具体是哪些内容,从而真正理解议论文的体裁。然后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三个故事的异同之处,感受三个事例在说理的同时层层递进,明白说理性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这为学生将来议论文的学习、写作打好基础。
这篇课文,初读会使人觉得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教学。但是,当深入教学时,发现并非想象的那样容易到达理想的效果。上了这节课,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到位。
1、“在对三个故事选取的角度进行比对”时,一看时间不够,就很仓促地想赶紧完成,没有让学生做更多的交流,也无法体现从“学教材”到“用教材”的能力转换。
2、由于在教学中,时间把握不到位,教学环节不够紧凑,以至于“拓展练习短文阅读《宽容是金》”及“说话训练”没能完成。
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潜词造句的准确、传神,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实现思想教育。